人社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9%。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67%,均低于预期控制目标。综合就业的统计监测和相关的调研情况看,今年一季度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开局良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一季度就业数量表现抢眼,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增速的趋稳,经济稳则就业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为6.4%,与去年四季度持平,但明显要好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拉动就业扩大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GDP每增长一个点,带动就业人数已经达到了2000万左右。
另一方面,市场主体用工需求稳中有升。在经济趋稳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用工需求也呈现出进一步扩张的态势。服务业的比重继续上升,在缓解就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实体经济复苏明显,带动就业需求持续扩大。今年3月份,我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回扩张区间,达到50.5%。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比1-2月快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增速已经高于GDP的增速,增速在逐步地扩大。据人社部门调查,今年春节后企业返岗复工情况良好,返岗率达到九成以上,部分企业需求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就业形势稳定还得益于就业政策“组合拳”的效力开始发挥。今年以来,人社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稳就业政策,从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青年就业启航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到一季度向2.1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1.7亿元、向26万名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4.2亿元,再到制定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组织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为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保驾护航。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优先”首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报告同时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就业优先政策的正式亮相,既是对就业优先战略的重新认识,也折射了对经济增长的全新理解。
从就业优先政策的内涵来看,就是要将充分就业政策置于整个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核心,强化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虽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外汇平衡)都很重要,但充分就业无疑是其中最核心的指标。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看出,就业都是政府最为看重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应该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的考量点,都要为此服务。各项政策的目标必须一致,否则就会产生政策的冲突,削弱政策实施的效果。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的原理,在当前通货膨胀指数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稳就业提供宏观经济层面上的支撑。
事实上,近些年来,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将稳就业放到了优先的位置,从而成为确保就业稳定这个“红线”和“底线”没有被触碰和突破。
在财政政策上,我国实施了持续性的减税降费措施,降低了企业的负担,成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而刺激就业需求的强大动力。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3411亿元。其中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576亿元,明显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在货币政策方面,加大了对民营经济的融资倾向,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这些措施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发挥小微企业促创业、稳就业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在就业优先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就业形势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速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了基本稳定并有所改善。当然,如何在整个政策体系中真正凸显就业优先政策的地位,如何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就业优先政策的积极效应,以应对复杂经济环境下稳就业的艰巨任务,也是下一步就业工作需要面对的一个关键挑战。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