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问:马上大四了,我该去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去找工作?
简单的两句话,就把自己未来人生的命运交给了我。
因为自己做决定太难了。
有时候我们就连第2天吃什么都难以下决定,更何况面对模糊看不清的未来。
别人在无法获取你自己相关背景的情况下,提出建议也非常的难。
首先,要学会分析自己。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干什么?
你是喜欢动还是喜欢静?
你是喜欢与人打交道还是擅长埋头做事?
你喜欢做挑战性的工作还是按部就班的工作?
喜欢做本专业的工作还是做一些综合类的工作?
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寻找。
抽空拿个笔记本或者A4纸,逐条地列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不喜欢做的事情,认真分析自己。
其次,你要学会取舍。
有些决定是父母帮你做的,有些决定是听了同学意见做的,有的决定是稀里糊涂做的,但不管面对的选择有多少个,你都要做个排序,先搞定最重要的那个。当然,如果有余力,在考公务员的同时顺带着投投简历找工作,也是小case。
例如,你首先要考虑工作的地点,一般来讲有三个类型,第一是去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第二是留在自己上学的城市,第三是回老家。每个选择各有优劣。
当你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决定的时候,优先考虑前两个。老家可以作为自己最后的退路。
当然这只是普通意义上的建议,有的同学一开始就决定了以后要回老家,考个公务员,过平凡的生活,这一点就让我格外的钦佩。因为他明确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可能会放弃什么。
其他诸如行业、岗位、薪水等因素的分析逻辑也是一样的。你可以给这些因素赋一个权重,例如城市占据你选择最终决定的百分之多少?薪水又占多少的比重?可以算出一个分值来协助你考虑最终的选择。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本事能够拿到三五个offer,然后才谈选择,如果你一份单位的录取通知书都没有拿到,公务员也还没有考上,就开始担心选择,那么肯定是杞人忧天。
再次,空想没用,你得拿出行动。
突然想起以前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怎么样去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当时她好像是为了考公务员还是考教师资格证,一向擅长或者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她,不得不尝试去当众演讲。
听别人介绍,她加入了学校所在的演讲协会。演讲协会基本上每天都会举办内部的演讲,也就是很简单的,每个人上台讲三分钟不限主题,只限时间。
从刚开始她上台的时候,站在台上哆哆嗦嗦说不了几句话,一直到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受虐”以后,她能够非常自如地表达自己,表达一个观点。
有的时候,人无非就是逼自己一把。
最后,敢于做出选择,并坚持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真得对自己的就业啥思考和想法都没有,就听父母的,虽然可能无法获得超越父母拥有的资源、关系、认知以外的额外机会,但决策风险最小。
不论我们向谁求助,对于对方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因为随便给你一点建议都可以,反正别人不用对结果负责任。
我的观点是谁对结果负责任,就由谁来拍板。
没有哪个选择是没有风险的,关键看你想要什么。想清楚,然后坚持行动就好。不要看其他同学去做什么,自己就跟风做什么。坚持到底,失败了也不会觉得可惜。
祝好运。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