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在2011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


  • 2015
  • 11/19
  • 17:07
  • 就业政策

  • 浏览量

同志们:
       刚才,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七个部门的领导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组织实施好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各个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同志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原计划要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因临时有其他重要活动,无法出席这次会议。受蔚民部长委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过去五年来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所取得的成效
       2006年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提出的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三支一扶”计划,每年选派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2至3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到2010年,已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用五年时间选派10万名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选派14.3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从整体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逐步扩大,从2006年的2.3万人逐步增长并基本稳定在每年3万人左右。二是分布逐步趋于合理,中西部地区吸纳“三支一扶”大学生比例逐步上升,2010年已达到65%,较好地体现了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的政策导向。三是服务类型趋于均衡,农村急需的医疗、农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其中,支教类占35.72%,支农类占34.82%,支医类占14.27%,扶贫类占15.19%。5年间,支医和扶贫所占比例分别从2006年的12.00%和11.20%提高至2010年的15.94%和17.44%。四是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40.56%提高到2010年的59.32%,党员团员的比例在90%以上。五是服务期满流动渠道逐步拓宽。截至2010年,共有9万余名“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整体就业率超过80%,其中大部分选择扎根基层。
       五年来,“三支一扶”计划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李源潮、张德江、刘延东、马凯、陈至立等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重大意义,明确要求完善相关政策,搞好跟踪服务,建立长效机制。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不断健全相关制度,强化管理服务,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一是注重组织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各高等院校和服务单位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注重政策体系建设,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基本涵盖了从宣传动员、选拔招募、培训派遣到日常管理、期满服务在内的各个工作环节。三是注重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工作中坚持使用与培养相结合,大胆使用,加强培养,努力为大学生在基层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为规范管理,各地还普遍建立了“三支一扶”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并出台了日常管理办法。四是注重经费保障工作,提高补助待遇水平。中央财政从2010年起给予专项经费补助,目前“三支一扶”大学生生活补助已基本达到基层同类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河北、山东、湖北、广东、海南等地还制定下发了“三支一扶”大学生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陕西设立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资金”,对招录选派到基层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1-3万元奖励,并落实了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新疆等地还从就业专项资金专门列支,用以补贴“三支一扶”大学生社会保险费用中用人单位缴纳部分。五是注重加强服务期满就业政策体系建设,形成了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组织企业定向招聘、扶持自主创业等“十大通道”。北京、上海等许多省市都专门设立了“‘三支一扶’人员就业登记窗口”,通过举办“三支一扶”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方式,为服务期满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并通过落实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创业。江西、重庆等地为服务期满愿意留下工作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全部落实了工作岗位和编制。总之,为推进“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各地、各部门、各高等院校和基层用人单位都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我代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来的工作,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值得认真加以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以坚持:一是“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必须与基层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立足基层,服务基层,是“三支一扶”计划的最为突出的特色,也是其生命力所在。五年来,“三支一扶”计划共选派支教、支农大学生各5万余人,支医、扶贫大学生各2万余人,这对缓解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的状况,促进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基层的贯彻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十二五”时期,国家将着力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急需大量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三支一扶”计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基层实际需求,拓展项目范围,选派更多优秀人才充实基层一线,使“三支一扶”计划在服务基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必须与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紧密结合。“三支一扶”计划五年共选派了14.3万名大学生到基层,数量虽然有限,但其引领作用十分明显,它以责任激励青年,以奉献感召青年,以事业凝聚青年,在广大青年学子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对于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面向基层一线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必须与青年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基层是高校毕业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现阶段国情、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的最好课堂,也是他们施展才华、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是我们党培养人才的一贯方针。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符合青年人才的成长规律,有利于培养造就时代需要、人民需要、基层需要的青年人才,有利于党的基层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并务求取得更大的实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待遇标准、参加社会保险、就业保障等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服务期满人员扎根基层就业的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三支一扶”计划与其他基层服务项目的政策衔接、统筹协调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要予以足够重视,并在下一步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深入推进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
       为进一步推进“三支一扶”工作,去年底到今年初,全国“三支一扶”办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对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从2011年起,再用五年时间选派10万名大学生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安排意见。3月2日,张德江副总理在人社部报送的《关于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五年来,成效显著,意义深远。希望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扶持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做好服务期满人员的就业服务工作,把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做得更好。” 3月3日,李源潮同志也作出重要批示,表示赞成下一步工作安排,要求我们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进“三支一扶”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加大选拔招募工作力度,扩大“三支一扶”覆盖范围。中央提出,“十二五”时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要紧紧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配置人才,在现有框架下,适当扩大项目的覆盖范围,增加到农业农技、农林建设、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等岗位。这是一项新的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扎实做好基层岗位需求统计。同时也要严把入口关,确保将基本素质好、成绩优良、具有奉献精神,而且所学专业为农村急需的高校毕业生招募进来。招募工作完成后,要认真开展岗前培训,让大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去。
       二是加大政策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整体工作部署,不断完善工作协调管理机制,推进科学管理,提高选拔招募、日常管理、经费保障、期满就业创业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切实形成高校毕业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要加强政策落实的督办、督查力度,充分保障现有政策顺利落实。
       三是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为“三支一扶”大学生锻炼成长创造条件。近年来,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支一扶”大学生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明显提高,这对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基层锻炼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要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的基础上,落实配套资金,搞好工作衔接,进一步落实工作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等政策。同时,要严格按照专项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托“三支一扶”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抓好经费拨付、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四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全力做好服务期满人员就业服务工作。就业服务工作涉及“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应予以高度重视。“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五年来,经过不断探索,业已在就业服务工作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今年下发的《通知》又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协调,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就业工作的牵头部门,更要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使服务期满人员就业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扎实做好今年“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
       2011年“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即将启动,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确保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开好头、起好步。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紧启动2011年选拔招募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考试考核,严把入口关,提高高学历层次人员比例,切实把那些素质优秀、志愿扎根基层的大学生选拔到“三支一扶”计划中来。《通知》要求,今年的选拔招募工作要在6月30日前完成。从今天算起,也只有两个多月,各地务必尽快启动,倒计时安排工作,加快节奏,同时要确保工作质量,切实抓好岗前培训等基础性工作。
       二是做好扩大项目覆盖范围的细化落实工作。《通知》提出,要扩大项目覆盖范围,各地要结合“十二五”时期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认真做好基层服务岗位需求统计,细化支教、支农、支医、扶贫岗位的具体分类,更好地把“三支一扶”大学生充实到农村基层各项事业中去。
       三是加强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日常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水平。要充分发挥好信息系统的作用,已经建立信息系统的地方,要做好系统的更新、维护工作;尚未建立的,要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
       四是严格经费管理。去年是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的第一年,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协调准备工作,保障了经费落实到位。今年,各地要按照“三支一扶”计划中央补助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早作准备,提高经费申请、拨付和管理的科学性。要依托信息系统,推动各基层服务项目信息资源的贯通、共享,确保资金及时、准确、安全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服务期满人员就业。今年,又将有一批“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面临就业,加上往年未实现就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当前整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背景下,就业任务非常繁重。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政策落实,鼓励他们扎根基层。政府所属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专项活动,为期满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努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三支一扶”计划实施5年来,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先进典型,很有示范和教育意义。各地要注意发现在基层兢兢业业工作、扎扎实实奉献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典型,及时加以宣传,用典型事迹教育人、感染人。在宣传中要加强整体策划,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三支一扶”计划;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创新宣传方式,力求鲜活生动,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工作。目前各部门都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基层就业服务的项目,形成了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合力。建立项目统筹实施工作机制,是落实中央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为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服务创造更好环境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各部门相互配合,制定了专门文件,完善了补助待遇标准,统筹了期满就业政策,为解决项目间的不平衡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在社会保险政策等方面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并就其他方面全国性政策加大协调力度。希望各地按照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制定工作办法,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要更好地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加强调研,及时了解情况,研究解决各项目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主动协调,和相关部门一道,进一步做好各项目在招募培训、待遇政策、期满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衔接和配套工作,真正做到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政策上形成共享,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同志们,做好“三支一扶”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文章转载自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


CONTENT END

9570官方金沙入口登录创建于2005年,是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个本科高等旅游教学科研单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高尔夫)专业。拥有科研机构:翟明国院士工作站、海南旅游消费研究院、海南省度假酒店与住宿业研究基地、海南省旅游新业态研究中心、休闲度假研究中心,以及省级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方向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单位。学院以应用型特色人才为导向,学院以国际化办学理念,深度协同的“政、校、行、企”合作办学和“订单式”人才培养为特色。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要,以“大旅游、大文化、大休闲”为核心,瞄准数字化、以旅游新业态产业链布局为发展导向,积极培育社会发展需求集中的优势旅游人才并日益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

0898-8838 6772

电话

0898-8838 6773

传真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APP Platfor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www.shgsh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Taoyuan

  • 微信公众号—旅业学院通讯社

  • 微信公众号—走在最前面

  • 抖音号:USY_旅酒视角

  • 网站手机版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