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广泛的市场基础,同时也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市场、最大的创新试验场。青年旅游学者也正迅速地成长为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2018年5月24日-27日,第三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隆重举办,本届论坛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包含论文写作与基金申报研讨会、旅游理论建构与质性研究分论坛和中国青年旅游论坛三场活动。我院周志斌老师受会议主办方邀请、9570官方金沙入口登录委派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
论文写作与基金申报是青年学者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工作,在24号举办的研讨会上,《旅游导刊》杂志执行主编秦宇教授发表了题为“如何提高旅游研究的理论贡献”的演讲,提出旅游理论的建构应包含几个过程,先是观察、描述、测度现象,通过归纳进行现象概括和程式化描述,接着提出命题和理论模型,进而提出假设,最后是完成理论验证。提出判定理论问题的三个标准:重要性、新颖性和可行动性。秦宇教授结合多年研究的经验,介绍了提出理论问题的一些思路,包括关注只有旅游行业中才存在的问题、在旅游行业中最具有典型性或最方便研究的课题、三五年后可能具有较大研究价值的课题、短时间内难有答案但有可能猜到方向的问题等。在研讨会上作报告的学者还有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系张洪磊副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徐红罡教授、山东大学旅游系黄潇婷教授、衡阳师范学院刘沛林教授等。
研讨会现场
25日,由《旅游导刊》组织召开了“旅游理论建构与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理论建构与质性研究”分论坛。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海南大学、湖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近40家知名旅游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发表了题为“小时代的旅游学术与新时代的发展理论”的演讲,他从当下旅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通过介绍《古文观止》《资本论》和《江村经济》等经典文献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大众旅游和文旅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旅游研究理论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对青年旅游学者提出了几点希望。《中国文化与管理》杂志主编、武汉工程大学吕力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本土管理构念及其演化”的演讲,他首先介绍了“人情”“关系”“家长式领导”等中国本土管理学中的几个构念,之后提出了“中国本土管理是否存在”的研究问题,进而对新时代下本土管理构念的演化发展,以及本土管理理论的构建思路进行了深入分析。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谢彦君教授发表了题为“旅游本质与本土化旅游体验理论构建”的演讲,他首先从本体论、认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旅游是否有本质,旅游本质是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之后他从本质主义的旅游体验和情境主义的旅游体验入手,深入讨论了本土化旅游体验理论的构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发言
湖北大学旅游系李志飞教授发表了题为“旅游者二元行为理论:一个旅游学基础理论的构建”的演讲,他首先提出了“旅游者从惯常环境来到异地的行为变化及成因”的研究问题,之后通过介绍几篇高质量研究成果来深入分析旅游者二元行为分析的理论构建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章凯教授发表了题为“管理学理论发展困境的成因与超越的思路”的演讲,他首先分析了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境表现,进而针对这一困境的成因,从认识误区、方法论缺乏、理论训练不足、期刊录用标准偏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对超越这一困境的策略以及本土管理理论创新方法提出了独特见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张凌云教授发表了题为“旅游现象和本质的思考——谈如何从本质出发建构理论”的演讲,他从旅游定义入手,提出了旅游惯常环境的概念框架,并从哲学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魏翔副教授发表了题为“多学科还是独学科?——以休闲旅游经济研究的边缘化争论为例”的演讲,他从旅游与休闲经济的边缘化争论入手,首先探讨了旅游经济研究如何向主流经济学学习借鉴,之后以其在休闲经济方面的几个重要成果为例探讨了理论构建的主要路径。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张进福副教授发表了题为“我看与他观——移动民族志与‘藏漂’研究”的演讲,他首先提出了“旅游能为新时代提供什么思考”以及“旅游研究能为传统研究提供何种方法论”两个问题,提出了旅游的独特知识贡献与新的质性研究方法。最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骁鸣副教授发表了题为“眼动、皮电、DNA检测:新技术能激发新理论吗?”的演讲,他首先介绍了3项技术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特征,进而对这3项技术的应用从哲学层面提出了质疑,并从如何激发新理论角度提出了几点策略。
我院教师参加第三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
26-27日的中国青年旅游论坛包括主题报告、青年学者对话和青年学者平行论坛。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东、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刘沛林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徐红罡教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英杰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高峻教授、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系主任章锦河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白凯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杨晶晶副教授等九位知名学者分别以《干旅游,靠青年》、《创新引领管理新时代》、《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虚拟旅游——特色旅游小镇的实践》、《生活方式型流动与旅游》、《一带一路旅游空间规划的方法与实践》、《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旅游业》、《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的远程耦合》、《中国旅游者行为研究30年的文献计量分析》、《中国旅游研究中的西方理论:SSCI论文写作与发表》为题,做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报告引发了青年旅游学者的强烈共鸣。青年学者对话围绕着三个主题展开,分别是乡村振兴与旅游开发、优质旅游发展战略和国家公园与旅游利用。
最后的青年学者平行论坛,围绕旅游学术研究领域设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旅游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旅游经济与优质旅游、酒店经营与管理创新、旅游地理与全域旅游、生态旅游与国家公园建设、绿色旅游与低碳旅游、遗产旅游与黑色旅游、文化旅游与文明旅游、旅游者行为与市场营销、乡村振兴与旅游开发、旅游大数据与信息化、休闲度假与体育旅游、旅游人力资源与康养旅游、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旅游用地与其它领域等18个青年学者分论坛,近200位从事旅游研究的青年学者通过主题展示方式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我院教师参加第三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
周志斌老师表示,未来需要更加聚焦旅游学术问题,开展有理论贡献的科学研究。旅游学科一直面临着学科地位和学科发展的问题,旅游学研究还不能从理论层面解释、引导和指导实践的发展,同时也未能与其他学科形成具有学科区分度的研究体系。“异地性”、“非惯常环境”、“旅游体验理论”等理论很好地建构起当前旅游学术研究的起点,未来还需要更多关注不同旅游学术领域的学者提出更多符合产业实践的理论体系,为此,需要我校在内的全体旅游学人,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深耕产业实践,开展具有真正理论贡献的科学研究。
(文:周志斌)
(图:周志斌)
(编辑:李湘婷)
(责编:李湘婷)
CONTENT END